中国式体检:不像是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_医直聘_中国卫生人才网

中国式体检:不像是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

日期:2024-04-20 17:27:03 来源:

近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一家体检机构的董事长曝出了本行业的丑闻:

体检有真体检、假体检。有些体检机构,用护士假冒医生检查 B 超。有些同行抽了血都不做,把血倒掉,直接出结果。


中国医疗人才招聘网_医直聘提供:


960x90.png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医直聘(www.yizhipin.com )一个医学生求职招聘的网站。

点击进入医直聘,即可免费查看更多最新医生招聘护士招聘最新规培医院招聘口腔招聘医美招聘等相关医疗人才招聘网信息


实际上,中国式体检的乱象由来已久,哪怕是那些收费昂贵的体检机构,也并不见得有益你的健康,一些收费昂贵的体检项目,甚至有害。




理查德(Richard Saint Cyr),原本是美国的一名家庭医生。他自 2007 年来到中国的一家私立医院工作之后,已经做了 6 次体检,其中 3 次是在一家民营体检机构,他称之为是「非常有趣的经历」。

体检中心总是显得有些繁忙,但也很干净,井井有条,还有一大堆「炫目的仪器」,理查德回忆道:「进门的时候有人向我点头致意,作为一个老外,我不太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有护士来帮助我,带我去一个个检查室,很多员工都会讲英文。」

理查德觉得和他一起去体检的那些人,看上去都非常的安心和满意,但就是有些地方不对劲。「这里不像是一家医院,更像是一家工厂,一家高效的工厂。而我就像一头屠宰场里的牛,穿行在流水线上。」

这条「工厂流水线」是中国目前最受资本追逐的项目之一。凯雷、高盛等多家投资公司都先后涉足了这一行业。美国市场分析公司 Frost & Sullivan 认为,目前,中国健康体检市场在国有和私营的分割比例大概是 85:15,到 2020 年,中国体检市场规模会达到 3,000 亿。

而与此同时,中国的体检行业的整体规范性和消费者的体检理念还非常的落后。这样的体检机构的存在,也加强了中国人普遍深信不疑的一个观念,那就是没事儿检查检查总是好的,检查做得越多就越能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在中国空气和食品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阴霾下,人们开始将精力和金钱投向自己的健康管理,他们怀抱着对医院、医生和医患关系的复杂情感,把自己送进一台台先进的仪器背后,在一系列健康数据中寻求踏实的安慰或明确的焦虑。

两米长的价目表

在两个小时的体检时间之内,理查德穿着体检中心的睡衣,被护士领着在一间间房间之间穿梭,接受检查。为了体现这种有档次的健康服务,体检结束之后,客人还可以享用面包和汤。

但是在体检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医生或护士向理查德询问健康问题,做风险评估,然后再决定他需要做哪些检查。

当然,在销售接待处,销售员是问了几个象征性的问题的,他们会问一些个人的病史,是否抽烟等问题,但这个步骤就像是个例行公事。销售员最终推荐的套餐并不会依据回答的答案而有所不同。

事实就是:「他们没有能力根据客户的健康需求推荐,因为他们都是销售人员,而不是医生这样的专业人员。」理查德说,那些销售人员更愿意推荐价格高的套餐。

李剑是上海某医院心内科的医生,他也有多年的体检经验:

「体检中心只是服务性的机构,它是按照人群的需求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顾客想要做什么检查,体检中心就会提供相应的检查,做什么样的体检通常取决于被服务方愿意出多少钱。

「健康体检就是一个市场行为,而不是医疗行为。」

女大学生袁莳在刚去了一次体检中心,她想起过去正好赶上单位招工季的体检经历,密密麻麻的人流像读书时,中午 12 点的学校食堂。所以她有意避开了高峰期。

此刻,上海市另一家医院位于三楼的体检中心,150 平米左右的大厅里只有寥寥几个人。

不过,医护人员并没有因为体检人数的稀少,而变得更有亲和力一些。几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过来询问入职体检的价钱,拉卡机不时传来「你好,请付款三百十八元」的机器人声。

咨询台对面贴有一张两米长的价目表,第一栏中从上到下写着「药业、居住证、招工体检、考研升学、家政」等类别,价格在 100~300 元。由第二栏开始,体检套餐被分为由字母 A~J 开头的十个类别。价格从 A 类的355 元,一直到 J 类的 2,650 元,其中并无性别、年龄段等区分提示。

负责接待咨询的是两位中年女性工作人员,袁莳上前去问,像她这样的一般女孩,没什么病症的,想做个健康检查,应该选哪个套餐。其中一人指向价目表中基础型的 A~D 类套餐,说年轻人做便宜的就够了。

袁莳注意到在自选项目里有个「HCV」( Hepatitis C Virus,丙型肝炎病毒),「这是什么检查?」对方说不知道。袁莳又问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检查?「是胃里的一种东西。」对方看袁莳还想再问,又加了一句:「你要做了检查,医生会告诉你的。」袁莳就这样悻悻然被打发了。

实际上,像袁莳这样的普通人,没有专业的知识,也没有办法做出明智的决定,为自己挑选合适的体检项目。体检不是一项标准的产品,你不知道你需要什么「这就是医生的重要性」.但在中国的体检,医生看上去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环节,人们只需要一个合格的设备操作员。

正是利用体检者的蒙昧和对健康消费的价格低敏感性,很多体检机构从中渔利。于文灏在 2012 年的一次体检中,被牙科医生告知有两个蛀牙。于文灏从来没有蛀牙,但医生这么一说,他也就重视起来。

医生说现场就能补,于是于文灏就补了两个蛀牙,花费 500 元钱。直到 3 个月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蛀牙,而当时体检机构的牙科医生给他补上的,只是两个牙缝。很多消费者都不清楚,体检机构并没有完整的诊断、治疗和开药资质。

沈阳 64 岁的姚辉去做的体检更是源于对体检促销的一时冲动,他获得了一张「 28 元享受原价 350 元体检」的广告单,到沈阳一家医院去做前列腺检查,大夫说他的前列腺问题「挺严重」,让他又做了进一步检查并开了多种药物共 20 盒,直接刷爆了他的医保卡。

而随后姚辉在另一家三甲医院做复查,却被告知他的「前列腺增生」只是一种不必太过理会的老年人常见病。

28 元的体检就像是一个诱饵,钓了许多贪小便宜的客户,然后再用「医疗恐吓」去进行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一位在外企从事销售工作长达 10 年的白领,总结了自己这些年的单位体检经历,他提到:

一、没人耐心细致地为你解释专业的数字;

二、没有一个大家基准的标尺来解释问题的客观严重性;

三、一切向钱看,你不是病人而是赤裸裸的客户。

对于没有后续服务可能的病情苗头,一笔带过;对于有后续服务可能的病情苗头,利用知识的不对称性,夸大严重性和吓唬你,让你乖乖买单。

不必要的检查

理查德也发觉自己做了许多不必要的检查。

一些在美国需要花费大价钱才能做的检查,在中国的一些体检机构,几百块钱的人民币就可以全部做好,比如癌症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呼吸检测、中医的体质分析、腹部、颈动脉、心脏、前列腺、子宫等所有重要器官的超声波检查、CT 扫描全身和 X 射线照片,还有更高级的经颅多普勒检查(一种用来检查颅内血管状况的超声波检查)。

在中国的体检机构,他们的营业理念是把昂贵的高级检测廉价化,并薄利多销。

「其中最奇怪的,一个是全身热扫描(full body thermal scan),以前我从未在美国的医院见过。」理查德回忆说,他举起双手,几乎全裸地站在热探测仪前面,大约 30 秒,然后出现一些热图像,用不同的颜色区分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借此解读他身体的异常信号。

「还有一个叫生物体微弱磁场测定分析仪(Quantum FAFA bio-energy screening tracing system),坐在一个机器面前,手掌放在机器上,操作人员按下按钮,不到 1 分钟就结束了。」

根据这个检测,体检中心得出一份长达 4 页的报告,涵盖其身体中各种重金属水平,比如汞含量的高低,理查德调侃说,「这是一份让人印象深刻的,巨长的报告」。

但这份检测从他的专业知识来看是非常不严谨的——要检测身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应该做血液检查或头发检查。

在体检中心,这些检查是否必要?比如,学界公认超声波检查在一些情况下确实能提示疾病的风险,但不是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需要的。

「像颈部的超声波,60 岁以上或是有心脏问题时才需要做。」理查德说。「还有我做的经颅多普勒(TCD),为什么要给一个 30 多岁的年轻人做 TCD?那是为筛选中风病人而做的检查。这种检查的泛滥是在浪费公共卫生的投入。」

在理查德的体检套餐里,还有一项关于肿瘤标记物的血液检查。「我知道很多中国人都非常喜欢并且在意这项检查,但针对健康人的癌症标记物检查是非常不准确的。」

理查德有个表妹在中国也做了个癌症标记物的检查,其中有一项非常高,把她吓坏了。她打电话给理查德,沮丧地说自己「要得癌症了,要死了」。但几天之后的复查,又是一切正常的。

其实美国癌症协会认为,肿瘤标记物主要是用于已经患有癌症的病人,评估他们对治疗的反应,或是用于检测癌症病人是否有复发的迹象。而中国人并不清楚这一点,他们看到表示正常的检查结果,或者异常的检查结果时,错误地安心,以为自己没有癌症,或者被错误地惊吓,其实这项检查对健康的人是非常不准确的。

美国医学协会,推荐烟龄在 30 年以上的烟民每年做一次肺部的 CT,但并不是针对所有的人。对于健康的年轻人,每年一次的 CT 反而弊大于利。(注:2017 年美国 胸科医师学会指南更新,即使是 30 年以上烟民,进行检查也建议低剂量 CT)

但有些检查确实是必要的,比如血压、血糖、胆固醇,50 岁之后的结肠镜检查,23 岁以上的女性宫颈抹片检查,50 岁之后女性的乳腺钼靶 X 线检查……这些检查都是建立在充足的科学证据基础上的,拯救过不少生命。

「好的政府应该列一个受推荐的检查的清单,其他的检查,则要取决于年龄、性别、病史、家族病史、体重,是不是抽烟和其他的一些风险因素。」理查德解释,这就是为什么在体检之初,应该先和医生聊一聊,让他为你做个评估,然后才决定做哪些检测。

草莽市场

袁莳曾在网上比较过很多体检机构的收费和套餐。

袁莳想与客服做个沟通,对话框跳出来的第一条信息就是「亲购买成功,3 天内确认收货,给出 5 星评分,并附 20 字好评评语,店铺将直接打款 10 元到您支付宝」。

两家体检机构的官方旗舰店都有不下 50 种套餐供顾客选择,其中以年龄分为老中青三个类别,每一类又细分了 10 来种小类别,让人眼花缭乱,却没有一个客服可以解惑。

袁莳按照平时网购的习惯,查看了无数页的网友评价。可是,意见五花八门,大家对于给好评或差评的依据,往往是因为体检中心的环境情况或者等待时间,很少人在谈论体检本身的质量和意义。

中国人对于体检的热情,时常也会让理查德这样的外国医生感到惊讶。

一些批评家认为,民众对体检的错误认识也和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比如某体检机构就经常联合国内一些协会发布一些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一类的调查研究供媒体报道。

普通消费者都不具备相关的医学知识,抱着「检查项目越多,结果就越精准」的简单逻辑,体检中心的各种套餐就迎合了这种心态。

而且除了部分真正关注自我健康状况的消费者,大部分参检的人都是享受单位的福利体检,并非自己掏钱,因此对结论的关注程度并不高。

这种买单者和体检者身份的不一致性,使体检机构的服务越来越快餐化。而相比药品研发和设备制造,健康体检资产稍轻、专业性略低,成为近年来最吸金的领域。

一般性公司通过资本运作,高速扩张无可非议。但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快速收购扩张下,相应的技术情况、服务情况能否跟进就是个很大的问题。

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每家体检医疗机构应至少有两名具有内科或外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每个临床检查科室至少有一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任职资格的执业医师;至少有 10 名执业护士。

但不少体检中心以上指标全都难以达标。

现在的体检机构医生资格挂牌的比较多,真正注册在体检机构的不多。比如某些体检机构即是采用公立医院医生兼职的方式来解决体检机构这一问题。

根据《21 世纪经济报道》的一篇报道,这家公司的市场总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公司会和医生签订合作协议,按照每次提供的服务给予医生一定的劳务费用。」

近年来,客户投诉体检机构的事件频有发生,如误导客户消费、服务人员态度恶劣、诊断结果有误等。

另一家体检机构在其招股书中,也明确提到: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可能会由于医务人员疏忽、检测设备故障、体检客户个体差异、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等问题,从而在体检过程中出现漏检或误检的情况。

而且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体检行业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往往成为一个灰色地带,比如通过给出高额回扣的方式来拉拢企业客户,已经成为行业内一个公开的秘密。

除了极少数大型公立医疗体检中心之外,很多健康体检机构都设有销售部,职责就是联系企事业单位进行大型集体体检,请客送礼拉关系是业务员的基本工作。

该相信设备,还是医生?

理查德介绍说,美国人也会有年度体检,但他们没有这样一个巨大的体检套餐。

他们会先去找自己的家庭医生聊一聊,然后在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检查的项目,通常是一些胆固醇、血压、血糖的检查,没有人每年需要做 CT、超声波。

与中国的体检方式不同,在国外,体检通常需要提前一个月预约,并要求提供体检者的个人资料,包括基本情况、病史、用药史等。

随后体检中心会给体检者一份详细的回执,包括根据体检者的个人情况为其量身定制的体检项目、精确到每一个体检项目时间的体检时间表,以及饮食、穿着等方面的注意事项等。

比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医疗与健康中心采取的是一对一服务模式,每位体检者都有他们单独的医生, 而医生的详细资料也包括在回复内容之中。这样,体检者就可以提前认识他们即将见面的医生,也为后期的顺利体检打下基础。

体检结束之后,医生不仅会告诉体检者身体存在哪些问题,还会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以及日后应该如何调整生活方式等。

「每个好医生都知道,80%~90% 的诊断来自病人的病历和生活习惯,而不是检查得到的数据。」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家庭医生萨戈尔(Rich Sagall)总结道。

他经常引用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姆·奥斯勒的一句话:「倾听你的病人,他在告诉你诊断结果。」

预防疾病于未然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预防慢性病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难题,慢性病非常贵,消耗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在中国,很多人有高血压、糖尿病这样的消耗性的疾病,如果能从源头阻断这些疾病,可以节约很多金钱。

理查德的儿子出生不久,他希望他能有一个全科医生,定期去拜访他。

「这份工作最好的是,可以长期和病人保持联系,知道他们在做什么,看着孩子们成长。」



【免责声明】

医直聘/医职园-医疗人才招聘网发布的资讯,是为传递共享信息为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本站转载的部分资讯稿件涉及作者版权等问题,请速来电或来函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作出删除处理。

医职园公众号.png

        关注微信公众号,更多知识分享,还有小姐姐专业咨询服务~


医直聘二维码

微信找工作

找高薪好工作

找高薪好工作

意见反馈 TOP